028-60197578 | 0838-5196178
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

悲秋正伤肝!科学面对秋季情绪问题

来源:市场品宣部更新时间:2025.08.22浏览次数:56




640.jpg

秋风吹不尽,总是肝郁情,你的莫名烦躁背后是肝脏在“求救”。立秋已过,白昼渐短。当第一片黄叶飘落,不少人开始感到莫名的烦躁、情绪低落甚至胸胁闷胀。这不仅是简单的“悲秋”情怀,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。中医典籍《素问》早已警示:“秋气者,病在肩背。”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秋季抑郁情绪门诊量较夏季增加35%,其中近半数患者伴随转氨酶异常升高。当秋风乍起,你的肝脏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战。


一、秋燥袭肝,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解释

中医五行理论揭示:秋季对应肺脏,肺属金;肝脏属木。金克木的自然法则下,旺盛的秋燥之气会抑制肝气疏泄,形成“金克木”的生理压制。元代医家朱丹溪在《丹溪心法》中直言:“凡郁皆肝病也,治郁先治肝。”秋季肺金当令,肝木受制,导致气机郁滞,不仅表现为情绪低落,更引发一系列生理紊乱。


现代医学为这一古老智慧提供了新注解:

• 光照时间缩短使松果体褪黑素分泌增加,抑制5-羟色胺生成;
• 昼夜温差超10℃导致皮质醇波动幅度达40%,加重肝脏代谢负担;
• 空气湿度骤降使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削弱30%,免疫系统持续激活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提出的“悲胜怒”理论:肺之“悲”可制肝之“怒”,通过金克木的相生相克关系实现情绪平衡。这种精妙的情绪调节机制,至今仍在心身医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。


二、肝郁的警示信号:不只是情绪问题

当秋燥压制肝气,身体会发出多方面警报。美国胃肠病学家在临床观察中发现:25-35岁人群肝损伤检出率五年间上升27%,情绪压力被确认为独立风险因素。

图片

肝郁的进展呈渐进性。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短暂情绪波动,继而发展为持续疲乏与睡眠障碍。加拿大肝病研究所2024年报告指出:长期抑郁患者脂肪肝发病率较情绪稳定者高2.3倍,印证了情志损伤与器质病变的关联。更隐蔽的是“微笑型抑郁”——表面社交如常,内在肝气郁结已持续数月。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出现肝酶轻度升高、胆汁淤积等生化异常。



三、科学调理:从立刻干预到根本调养

(1)立刻疏泄肝郁

• 穴位刺激法:每日按压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)3分钟,配合期门穴(乳下第六肋间隙)环形按摩,可促进肝经气血流通;

• 推肝经技术:坐位屈膝,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部,左右各50遍,改善肝经循环;

• 呼吸调节术:4-7-8呼吸法(吸气4秒-屏息7秒-呼气8秒),每日3组,降低交感神经张力。


(2)合理面对坏情绪

根据“悲胜怒”理论,可通过引导适度悲伤情绪化解过盛怒气。临床验证的现代方法包括:

• 情绪日记法:记录每日情绪发生点,建立预警机制,时刻自我提醒;

• 正念冥想:每日10分钟专注当下感受,降低杏仁核反应;

• 艺术表达:书法绘画等创作活动能使血清皮质醇水平有所下降,从而缓解压力。


(3)做好养生每一步

• 黄金睡眠:保证23:00-3:00深度睡眠(肝胆修复关键期),研究证实连续两周熬夜可使肝脏解毒功能下降30%;

• 动静平衡:晨起练习太极拳,其螺旋动作可增强肝内血流;傍晚进行中等强度健走(心率≤(220-年龄)×60%);

• 环境优化:室内湿度维持50%-60%,使用全光谱照明模拟自然光线。当然,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是保证一定时间的“自然阳光浴”。


四、药物干预:何时需要专业介入

当自我调节两周未改善或出现以下情况,需及时就医:

⚠️ 持续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(胆红素≥34.2μmol/L)

⚠️ 右侧胁痛放射至背部(需排查胆囊疾病)

⚠️ 情绪低落合并体重锐减(月降幅>5%)

⚠️ 齿龈出血不止(凝血功能异常警示)

需警惕的是:自行服用药物可能适得其反。如有不适,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。


秋燥当令的季节转换期,肝脏也面临着诸如气候刺激、代谢不通、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各种考验。从《黄帝内经》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”的告诫,到现代医学对肝-脑轴的研究,调控情志始终是秋季护肝的核心。有研究显示:监测晨起静息心率具有预警价值——较基础值增加15%提示自主神经紊乱,需加强调理。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,已发现30%人群携带肝郁易感基因,此类人群更需在秋季主动干预。科学护肝不需要宏大宣言,它始于一次深呼吸的选择,一次早睡的坚持,一次对情绪的觉察——这些微小而确定的行动,终将汇成肝健康的江河。


图片


参考资料:

1. 《素问》秋气养生理论

2. 王克勤教授郁证诊疗经验[J]. 临床个性化医学,2025

3. 立秋后压力管理技巧.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,2025

4. 《中醫詞典》情志相胜理论

5. 青年肝病风险研究. 胃肠病学前沿,2025

6. 秋季肝郁调理方案. 康健杂志,2022

撰文、编辑及排版:市场品宣部

本网站尊重原创,参考内容已注明来源。所有图文视频音频资料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