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8-60197578 | 0838-5196178
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

糖与肝脏:每一口甜饮都在透支你的“化学工厂”

来源:市场品宣部更新时间:2025.08.29浏览次数:17

糖与肝脏:每一口甜饮都在透支你的“化学工厂”

640.jpg

全球每年因糖相关肝病死亡人数达150万,其中多数人在发病前毫不知情。当我们享受甜蜜滋味时,身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——肝脏,正进行着一场艰苦的代谢战争。2025年《细胞代谢》期刊的最新动物研究显示:果糖比葡萄糖更易导致肝脏脂肪堆积,它会直接破坏线粒体功能,使肝脏从脂肪燃烧器转变为脂肪储存器。更令人警醒的是,一项针对近百万人的荟萃分析发现: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饮料,糖尿病风险增加25%——而这仅仅是代谢危机的开始。


一、 肝脏:糖代谢的中心战场

 1. 糖转化为脂肪的生化过程

当糖分摄入超过即时能量需求时,肝脏启动“脂肪新生”(DNL)过程:

♦ 葡萄糖→丙酮酸→乙酰辅酶A→脂肪酸→甘油三酯

♦ 果糖(避开了糖酵解的限速步骤)→更高效转化为脂肪

关键发现:高果糖+高脂饮食会使肝脏细胞中的酰基肉碱浓度升高,CPT1a酶(负责脂肪燃烧)浓度与活性降低,导致线粒体破碎无法正常燃烧脂肪。


2. 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

长期高糖饮食迫使胰腺持续分泌大量胰岛素,最终导致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:

♦ 高糖摄入 → 胰岛素持续分泌 → 受体敏感性下降 → 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→ 促进脂肪合成+抑制脂肪分解 → 内脏脂肪堆积 → 加重胰岛素抵抗。


二、不止于肝:糖过量的全身影响

1. 糖尿病风险陡增

- 每日多喝250ml含糖饮料,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7%

- 高升糖指数饮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5%


2. 加速细胞衰老

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显示:每天喝两罐可乐的人,端粒长度相当于衰老4.6岁。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,其缩短与细胞老化直接相关。


3. 癌症风险上升

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研究指出:与每月喝含糖饮料少于三杯的女性相比,每天喝一杯或更多的女性患肝癌风险高85%,因慢性肝病死亡风险高68%。


三、糖的双面性:学会平衡好坏两面

糖类(碳水化合物)是为人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营养素中最基本的营养素,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。糖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风险,这需要我们辩证的对待它,更要科学利用它。

糖的合理价值:

- 大脑首选能源:葡萄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

- 肌肉燃料:肌糖原为体力活动提供即时能量

- 代谢调节:适量糖摄入维持血糖稳定和激素平衡


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:健康人群碳水化合物应占总摄入能量的55%-65%,其中:复合碳水化合物(淀粉、抗性淀粉、膳食纤维)应占50-60%;纯能量食物(单糖)摄入量应控制在总摄入量的5-10%以下。


四、科学控糖四步法:守护肝脏的健康防线

1. 识别隐形糖源

♦ 液体糖:手摇饮、碳酸饮料、果汁(即使是100%纯果汁)

♦ 加工食品:沙拉酱、番茄酱、速冲糊粉、能量棒

♦ “健康”陷阱:风味酸奶、谷物麦片、运动饮料


2. 选择优质糖源

优先选择富含纤维和营养的天然食物:

♦ 低GI水果:柚子、苹果、梨(每日≤200g)

♦ 全谷物:燕麦、糙米、藜麦(升糖指数降低40%)

♦ 豆类:红豆、绿豆(富含抗性淀粉)


3. 科学搭配饮食

♦ 注意顺序:先吃蔬菜→蛋白质→碳水化合物,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30%

♦ 时间选择:多数糖分摄入安排在活动量大的白天

♦ 烹饪改进:避免糖醋、红烧等高温加糖烹饪方式


 4. 定期监测指标

♦ 肝脏超声:每年1次,筛查脂肪肝

♦ 肝功能酶学:ALT、AST、GGT(肝功能障碍指标)

♦ 糖化血红蛋白: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

♦ 肝弹性检测:当CAP值>248dB/m时需干预


五、这些信号提示糖摄入可能过量

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,需警惕糖过量导致的代谢异常:

♦ 餐后困倦:频繁餐后嗜睡可能是高血糖后的反应性低血糖

♦ 皮肤问题:颈后、腋下色素沉着(黑棘皮症)提示胰岛素抵抗

♦ 口渴多尿:血糖超过肾糖阈(10mmol/L)导致渗透性利尿

♦ 体重增加: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(腰围男≥90cm,女≥85cm)

特别警示:出现皮肤巩膜黄染、右上腹持续胀痛或尿色如浓茶时,需立即就医排查肝损伤。


糖作为人类进化中的重要能量来源,其本身并非“毒药”,而是现代饮食中的剂量与形式使其成为健康威胁。液体糖与固体糖的代谢差异、果糖与葡萄糖的不同路径,都揭示了糖代谢的复杂性。最科学的态度不是彻底戒糖,而是平衡使用:选择富含纤维的天然食物,避免添加糖和液体糖,保持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中的合理占比。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不会因偶尔的甜点而抗议,但长期的糖过量无疑是在透支它的代偿能力。

正如有学者所言:“未来营养学的重点不在于计算热量,而在于理解食物与基因的对话。” 在我们享受甜蜜的同时,更需要倾听身体发出的代谢语言——那才是真正的健康智慧。


参考资料:

1. 《细胞代谢》果糖与线粒体损伤研究(2025)

2.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含糖饮料与糖尿病研究(2024)

3. 糖脂代谢机制研究(2025)

4. 伊朗沙希德·贝赫什提医科大学肝硬化营养研究(2025)

5.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端粒研究(2025)

6. 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含糖饮料与肝癌研究(2025)

7. 《中国糖尿病防治白皮书》(2025)

8. 《Advances in Nutrition》液体糖研究(2025)

撰文、编辑及排版:市场品宣部

本网站尊重原创,参考内容已注明来源。所有图文视频音频资料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